地址: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生态工业园二号路
网址:
www.nob-art.com
手机:
137 9021 3639
电话:
0521-6635 298
邮箱:
13790213639@163.com
抢农时、赶进展,本年我国夏粮丰盈、早稻增产,现在秋粮长势整体杰出,各地各部门正竭尽全力抓好秋粮出产。
种粮要高产,良田是保证。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从四川盆地到江南水乡,我国已按期完结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造方针。本年还将统筹安排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进步使命,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速建造农业强国发明有利条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2次会议着重,要全力进步犁地质量,真实把犁地特别是永久根本农田建成适合耕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怎么样才干做好现代化良田“大文章”?记者近来看望村庄一线,调查从“望天田”到“高产田”的蝶变,在田间地头看农业奔头、农人劲头。
乌蒙山连绵数百里,云南曲靖市坐落在山间。驱车行至陆良县,东西北三面环山,南边是丘陵地形,平整开阔的中部俗称“陆良坝子”,面积772平方公里,是云南最大的坝子。
本年的陆良坝子,直到7月才迎来旱季。搁曾经,雨水缓不济急,必将影响当地经济——全县农业总产量占GDP超四成,等雨耕种、望天吃饭,曾是农家长时间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以高标准农田建造为抓手,让渐渐的变多“望天田”成了“高产田”。近来,记者考察陆良,从山间旱地到坝区水田,探求一个问题:怎么建好适合耕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骑着电三轮,小百户镇炒铁村乡民钱小七径自来到自家玉米地旁,翻开智能水表、插上水卡,水雾自田间喷洒而出,在半空中扬起彩虹;地里,“饱饮”的玉米秆一握粗细,结着小臂长短的玉米棒子。
3个小时,10亩地灌溉结束。钱小七边拾掇边说:“2014年,村里有了灌溉设备,咱才离别‘望天收’!”换早年,等来旱季第一场透雨,他才干匆忙开端耕种,不只会影响作物长势,还或许错失最佳上市机遇。
全县108.25万亩犁地,有2/3坐落半山区,且为旱地,提水取水困难,故而当地农业按旱季、旱季,分为大春、小春两季出产。
“小春天旱,要开拖拉机去2公里外的小河拉水浇地,一趟最多拉水4吨,浇一亩地至少用水20吨,这就得跑5趟。”种庄稼,钱小七并不惜力,可拉水本钱简直让他抛弃这一季出产:“10亩地全浇完得7天,算上人工、油钱等费用,一亩地的用水本钱得挨近200元。”
“陆良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沉,土壤条件不差,光热条件得天独厚,农业出产的首要约束便是水利设备不健全。”陆良县农业乡村局农田建造办理科科长卢艳萍介绍,旱地缺水,作物只能种一季,栽培种类单一;灌溉相对便当的坝区,又存在旱季田间积水难排的问题。
陆良县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活水乡高标准农田部分标段的建造,公司负责人李江来到雨麦红村,连牛车都难通过的田间路途让他形象深入。雨麦红村党总支书记李红说:“下田干活,田埂土路只能一人通行,农机车辆难下地,地里全赖人背马驮。”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既是高标准农田建造的预期作用,更是陆良县开展现代农业的实践需求。最初传闻高标准农田,钱小七满怀神往:“种田不靠天,还能多挣钱。”
坝区主打改造进步,半山区重在连片推进;地下管网接水库水进田,地上路途从地头入村
“会集连片、设备配套、高产稳产、生态杰出、抗灾才能强。”芳华镇戚家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得富答出了习气。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造,戚家山村打造了千亩玉米制种基地。上一年,县里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进步,村里年久失修的水沟、蓄水池,或重修或新建,不再跑冒滴漏,灌溉才能进步,耕种功率随之进步。5月中旬,2800亩玉米地就已完结耕种,现在已进入成熟期。
“芳华镇等坝区城镇,地形相对平整,农田根底设备比较完善,以改造进步为主。”陆良县农业乡村局局长张丽芬说:“山地尽管海进步,但农田斜度并不大,咱们在科学选址的前提下,连片推进半山区农田高标准建造。”
“眼前这片高标准农田建成有5000亩,全村现在总共建成1万亩。”循着炒铁村党总支书记钱建祥手指方向,绿意盎然的郊野阡陌纵横,“咱们看不到的地下,还埋着1000多公里长的管网哩!管网从恨虎坝水库直接修进农田,只需水库有水,旱季用水就不必愁。”
再看雨麦红村,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本来零星的土地衔接成片、机耕路穿行其间,电三轮、拖拉机、翻耕机等农用机械来去自如。李江说:“依照建造要求,机耕路为至少5米宽的砂石路。假如路面和田面高差超越50厘米,还会合理设置下田坡道和管涵。”
现在,陆良县完结灌溉管网到田面积超越2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机耕路灵通率超越98%。水利设备建造处理了旱地灌溉问题,农户只用考虑市场需求,种什么作物、什么时间种;田间路途的拓展,不只便当了农机下地作业,还让外地客商得以直接到地头收买。
良田带来好收成、真实惠。卢艳萍以小春季栽培的冬马铃薯为例进行阐明:“如栽培办理上的水准较高的炒铁村,上一年末耕种,本年3、4月收成,亩产约3吨,三四块钱一公斤,一季亩产就有近万元;哪怕行情欠好,单凭亩产高,也能有五六千元。”
“用水有了保证,新年一过就能种玉米,秋马铃薯最近也种下了,年末又是一季收成。”上一年,钱小七侍弄10亩地,保存估量纯收益超越8万元。本年,他方案在秋马铃薯收成后置办滴灌设备,引进水肥一体化滴灌技能,力求来年单产再进步。
尤其是2019年以来,陆良县新建高标准农田9.71万亩,其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建造要点包含光伏发电站、提水泵站、机耕路、水沟管网等。
跟着“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农业出产根底条件改进和归纳配套完善,陆良县农业栽培结构一直在优化进步,构成坝区以水稻、蔬菜、鲜食玉米为主,半山区以马铃薯、饲料玉米、制种玉米为主的栽培格式。
据陆良县农业乡村局计算,高标准农田建造前的2011年,坝区亩均产量2000—2500元,坝区边际地带和半山区亩均产量2600—2900元。当今,秋马铃薯一季亩产量可达万元,当地更可完结三季栽培。
“单是本年小春一季,添加了10万多亩冬马铃薯栽培,按亩均1991公斤的产量、3.2元/公斤的单价,就给全县带来超越6.5亿元的农业收入,还大起伏进步了粮食产量。”卢艳萍说,陆良县本年方案完结夏粮出产20.9万亩,实践完结21.4万亩,完结率超越100%。
“土地产出进步、种田收入添加,大众对犁地也愈加注重。”张丽芬说,当“望天田”成为“高产田”、“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农人动起来,农田也忙起来。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开展势头随之闪现。现在,陆良建成马铃薯栽培基地35万亩、玉米培育栽培基地25万亩、玉米制种基地4万亩,全县已有200亩以上的栽培大户150户、专业合作社24个。
陆良是传统农业县,农田长时间使用下来,往往呈现土壤板结、病虫害多发等状况。怎么改进土地“亚健康”状况?
“高标准农田建造,不只包含看得见的水渠、路途,也包含犁地质量维护与进步。”卢艳萍介绍,陆良县活跃引导农户施用有机肥、配方肥,通过栽培绿肥、秸秆还田等方法,进步农田质量。
“玉米大豆手牵手,一地两种双丰盈!”7月11日,雨麦红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演示区测产成果出炉,不只亩产量超越3000元,还能有用康复地力,这让李红喜不自禁。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通过“2行玉米、3行黄豆或4行玉米、8行黄豆”的高矮间作栽培形式,以进步作物整体产量。
“大豆仍是优异的固氮植物,可以大大削减化肥施用量,和玉米复合栽培,田间病虫害显着下降,省去不少农药钱。”李红介绍,本年陆良县共完结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1.1万亩,雨麦红村就有300亩中心演示区,下一年村里还要扩展演示栽培面积。
“长时间栽培单一作物,土壤害虫和病菌会不断扩繁。与水稻轮作,有泡田作用,可以有很大作用防备病虫害。”云南曦野农业开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侯胜坤说。上一年,公司在三岔河镇大马路村的藜蒿大棚里试种了一季水稻,亩产到达500公斤;通过水稻轮作的土壤结构有了改进,下一茬种出的藜蒿质量高、卖相好,卖出了好价格。
“本年,咱们测验把稻菜轮作面积扩展到300亩。”侯胜坤说,“既让土地‘喘口气’,也比传统的休耕轮作添加一茬作物,更有助于栽培户完结‘赋税双收’。”
到2022年末,陆良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6万亩,到达当地永久根本农田面积的45.79%。“力求到2030年,全县96.01万亩根本永久农田悉数建成高标准农田。”陆良县委副书记查智昌说:“下一步,咱们将着力建造适合耕耘、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保证粮食安全,协助农户挣钱,推进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