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生态工业园二号路
网址:
www.nob-art.com
手机:
137 9021 3639
电话:
0521-6635 298
邮箱:
13790213639@163.com
时间: 2023-12-29 22:45:03 作者: 鲍勃体育综合平台
作者:高莉(江苏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近年来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效益下降等问题,迫切地需要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产业体系焕新升级是高水平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
产业结构焕新升级有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亟需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来迭代升级,其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因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相关。
经过多年发展,江苏在发展基础、创新能力、开放程度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产业发展采用线性模式,即依靠发达经济体成熟的技术链来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这种模式虽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也导致产业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及中间品生产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等相对缺乏。
产业结构焕新升级的关键在于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近年来,江苏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领,促进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2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指数连续8年全国第一;坚持创新引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7.8万亿元、增长10.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0.8%;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出台多项政策举措,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等前沿领域。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新型工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亟待提升,只有以产业结构焕新升级为抓手,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立足产业集群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要推进产业全链条数字技术赋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贯通融合与协同生产,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上,要以系统思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共享创新发展生态。
在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上,要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丰富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高莉(江苏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近年来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效益下降等问题,迫切地需要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产业体系焕新升级是高水平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
产业结构焕新升级有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亟需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来迭代升级,其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因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密相关。
经过多年发展,江苏在发展基础、创新能力、开放程度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产业发展采用线性模式,即依靠发达经济体成熟的技术链来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这种模式虽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也导致产业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及中间品生产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支撑等相对缺乏。
产业结构焕新升级的关键在于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近年来,江苏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领,促进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2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指数连续8年全国第一;坚持创新引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7.8万亿元、增长10.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0.8%;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出台多项政策举措,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等前沿领域。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新型工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亟待提升,只有以产业结构焕新升级为抓手,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立足产业集群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要推进产业全链条数字技术赋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贯通融合与协同生产,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
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上,要以系统思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共享创新发展生态。
在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上,要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丰富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